小米路由器改装固态硬盘
本文深入探讨了小米路由器改装固态硬盘和小米路由器改装固态硬盘的相关知识点,旨在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些内容。如果您认为这篇文章有价值,请务必分享给您的朋友们,并收藏本站以便随时查看。
本文内容目录一览:
- 1、把小米路由器的硬盘换成固态硬盘怎么样
- 2、小米r2d路由器改网络存储
- 3、小米路由器怎么换硬盘
- 4、想给小米路由器换个SSD使用可以吗?
- 5、小米路由器3支持外接ssd固态硬盘吗
- 6、新小米路由器怎么更换硬盘
把小米路由器的硬盘换成固态硬盘怎么样
固态硬盘的好处
1. 启动快,没有电机加速旋转的过程。
2. 不用磁头,快速随机读取,读延迟极小。根据相关测试:两台电脑在同样配置的电脑 下,搭载固态硬盘的笔记本从开机到出现桌面一共只用了18秒,而搭载传统硬盘的笔 记本总共用了31秒,两者几乎有将近一半的差距。
3. 相对固定的读取时间。由于寻址时间与数据存储位置无关,因此磁盘碎片不会影响读取 时间。
4. 基于DRAM的固态硬盘写入速度极快。
5. 无噪音。因为没戚碧有机械马达和风扇,工作时噪音值为0分贝。某些高端或大容量产品装 有风扇,因此仍会产生噪音。
6. 低容量的基于闪存的固态硬盘在工作状态下能耗和发热量较低,但高端或大容量高汪举产品 能耗会较高。
7.经久耐用、防震抗摔。内部不存在任何机械活动部件,不会发生机械故障,也不怕碰撞、冲击、振动。这样即使在高速移动甚至伴随翻转倾斜的情况下也不会影响到正常使用,而且在笔陵尘记本电脑发生意外掉落或与硬物碰撞时能够将数据丢失的可能性降到最小。
8. 工作温度范围更大。典型的硬盘驱动器只能在5到55摄氏度范围内工作。而大多数固态硬盘可在-10~70摄氏度工作,一些工业级的固态硬盘还可在-40~85摄氏度,甚至更大的温度范围下工作。
9. 低容量的固态硬盘比同容量硬盘体积小、重量轻。但这一优势随容量增大而逐渐减弱。直至256GB,固态硬盘仍比相同容量的普通硬盘轻。
固态硬盘的缺点
1.成本过高
虽然固态硬盘在性能方面已经达到甚至超越传统机械式硬盘,同时在稳定性、功耗以及发热控制方面也在后者之上,但是至今还没有普及的趋势,可以说固态硬盘的高成本已经成为了磁盘性能革命的最大障碍。
2.标准不统一
目前,固态硬盘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参数,不同品牌的产品在性能方面的差异很大,因此售价差别较大。不利于固态硬盘的普及。
3.存储容量小
单个硬盘存储容量小也是困扰固态硬盘发展的一大难题。如今传统机械式硬盘凭借最新的垂直记录技术已经向TB级别迈进
小米r2d路由器改网络存储
小米r2d路由器改网络存储。
1、在小米路由器的背部有一个USB端口,把移动硬盘通过USB数据线直接插上即可。
2、稿陵接下来我们在手机上打开小米路由器客户端,点击打开路由存储图标。
3、随后可以看到在路由存储列表中多出了一个可移动磁盘图标,这就是我们外接的USB硬盘了。
4、点击打开,可以在手机上查模枣看移动磁盘上的内容。
5、此时我们在电脑上登录小米路由器客户端以后,会让我们选择要连接的磁盘。一个是XiaoMi的磁盘,它是路由器自带的硬盘。另一个是XiaoMi-usb0硬盘,也就是我们通过USB接入的外置硬盘。
6、选择我们要连接的磁盘,随后就可以在电脑上通过路由器来旦敬拆远程访问这硬盘上的资料了。
7、如果要从小米路由器上拨出硬盘的话,为了确保硬盘上的数据安全,请先在手机上的小米路由器中卸载硬盘。在路由器存储列表中,在可移动磁盘一栏用手指向左滑动并点击卸载按钮。
小米路由器怎么换硬盘
前期准备工作1:硬盘,如果使用的不是新硬盘,强烈建议更换硬盘前,进行一次MHDD的彻底检测,有坏道的硬盘,坚决不用,因为有很大的可能,在刷写ROM的过程中造成读写错误,直接导致ROM刷写失败。
2:U盘,选择容量小于4G,最好格式化成FAT或者FAT32,只放一个刷机文件 miwifi.bin,便于在刷机的时候,路由器能尽快的识别到刷机文件进做旅行操作。 由于很多U盘的主控和芯片都不同,难免在刷机的时候存在兼容性问题导致刷写失败,所以最好多准备几个U盘,按前面的方法处理好备用。当然,选择正规大厂的U盘是成功的保证,如果拿一个山寨黑片的U盘刷机的话,能成功算人品好。
3:刷机文件论坛有个帖子里提供了很多刷机ROM,开发版和稳定版。 选择ROM,最好选择名称带有all字样的文件,这样的ROM包,会在刷机的时候进行清空操作,干净彻底,启余成功率会更高。
4:刷机用到的工具,牙签一类的东西。 刷机时候用的是公测版路由器箱子里附送的鹏工螺丝刀,绝配。
第二步刷机步骤:1、将下载的工具包bin文件复制到U盘的根目录
2、将U盘里的bin文件重命名为 miwifi.bin
3、断开小米路由器的电源,将U盘插入USB接口
4、按下reset按钮后重新接入电源,指示灯变为黄色闪烁状态后松开reset键
5、整个u盘刷机的时间是一般升级过程的2倍(约10分钟),因为U盘刷机会将小米路由器的两个系统分区都刷一遍,以保证后续的双系统启动都没纯旁凳有任何问题。6、刷机完成之后系统会自己重启并进入正常的启动状态(黄灯常亮—蓝灯常亮)
7、如果出现异常/失败/U盘无法读取状态,会进入红灯状态,建议重试或更换U盘再试。
想给小米路由器换个SSD使用可以吗?
这个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啊,建议换个宇瞻(Apacer) AS720 USB3.1 TypeC双接口 固态移动硬盘,这个野清移动硬漏腊盘还是很好的,返脊滑不过就报价有点略高啊。
小米路由器3支持外接ssd固态硬盘吗
小米路由器3支持外置ssd。由于自带一个usb2.0接口,你要是想外接ssd,只能选择usb接口的产品,只有极少数厂商有原生usb的ssd出售,其余大多数产品必须在ssd之外另外购买一个外置硬盘盒,将sata接口转成usb后纤凯,才能在上面使毁纳唤用。另,茄困由于ubs2.0接口速度慢,完全不能发挥ssd的作用,强烈建议购买普通机械移动硬盘。
新小米路由器怎么更换硬盘
由于采用了和一代截然不同的设计,而且把系统放在了板载芯片上。所以新一代小米路由器的硬盘更换难度就小了不少,目前有一些对1TB硬盘不是很满意的用户已经自行动手更换了更大的硬盘(这么做会失去保修),而且过程并不复杂。
下面就来看看网友@瑞记带来的教程吧。
第一代小米路由硬盘版(R1D)采用2.5寸笔电用硬盘,软件系统存放在硬盘上,并且采用了卡扣设计,因此几乎不可能自行更换硬盘;而第二代(R2D)则改用标准3.5寸台式机硬盘,软件系统也转移到了512M的闪存里,加上整个结构都有大的调整,因此自行更换硬盘变得非常简单。
替换硬盘选了西数,因为这个牌子的产线非常清晰=。=|||考虑到路由器的属性,埋坦弯对硬盘的需求是容量大、运行安静、温度低,并且能够7X24持续稳定工作。绿盘是台式机用产品,特点是安静和低温,固件没有任何特殊优化,因此价格最低;紫盘是面向监控设备的,可以保证持续稳定运行,固件有专门的图像写入优化技术;而红盘则是专门面向NAS网络存储的产品,不仅稳定性更让人放心,固件也包含了应对突然掉电等情况的优化策略。考虑到小米路由本身就是路由器+NAS的产品,因此选了红盘,各位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预算情况做决定。
京东给力,半天到货。在拆开静电隔离袋之前记得洗手信隐然后摸摸金属产品,避免身上的静电伤害硬盘。
R2D的拆卸非常简单,整个拆卸过程一共发现有三种大小的十字螺钉,我用一大一小两只螺丝刀勉强搞定了。揭开底部四个橡胶防滑脚垫下面就是螺丝,左下角的螺丝被易碎贴封着,拆掉就失去保修了哦。
脚垫不用完全揭开,因为用的双面胶好像不是很黏……只要揭到能看到螺丝就可以了
固定外壳的四只螺母很长,保证了稳固性。取下螺母后就可以把整个底座拔下来了,所有的原件都在底座上,结构比较牢固。
塑料上盖的螺丝孔都用了金属螺帽,耐久度提高一个档次,小细节带来品质提升。不过硬盘架用了没有喷涂的镀锌铁,抗氧化能力会稍逊一筹,是不是该罚产品经理默写10遍乔布斯的“篱笆背面也要刷漆”的故事呢。在另外一个拆解贴中我看到别人的公测R2D拆开是黑色的硬盘架,是批次差异还是小米又耍小聪明了?
我在这个地方被其他的拆解教程带到坑里了。正确的步骤应该是,先卸下图中红色的四个螺丝(是小号的),这样硬盘架就可以从路由器底座上脱离;但别急着拿起来,再拆掉图中绿色的两个螺丝(在侧面),以拆下排线挡板,好松开连接硬盘的数据线接口。
侧面图,专门的挡板保证了数据排线的牢固性,这些细节的确能感受到设计团队在如何保护硬盘的思路上比第一代大大成熟了
卸掉挡板,用螺丝刀撬开排线,硬盘架就完全脱离底座啦。把硬盘固定在硬盘架上的是台式机标准的大螺丝,顺次拆下就可以分离出硬盘了。
和硬盘相关的一共时刻螺丝、两块铁板,相比较R1D中吐司机一样的结构的确稳妥得多。
金属包边的数据排线,用螺丝刀撬也不怕受伤(不过还是请轻手轻脚……)
拿下硬盘架可以看到,主要元件仍然被一块铁皮保护着。注意四周边框的贴片,它能极大地减少电磁辐射外泄,一般在机箱上比较常见。用在路由器里又是一个加分项哦。中间突起的圆形下面是风扇,突起保证了空气流通的顺畅。不过从设计上看,R2D并不具备更加集中和高效的风道,期待下一代产品能做到尽善尽美吧。
准备替换的硬盘。现阶段硬盘容量的提升主要是靠增加碟片数量,因此新硬盘比内置硬盘厚了不少,放到硬盘架上刚刚好。我没有在西数官网上找到硬盘厚度的具体说明,因此如果你决定换用3T以上容量的硬盘前最好再确认下,避免到手装不上就悲剧了。不过硬盘架上端离塑料上盖还有一块距离,如果6T硬盘更厚的话,那么6T版的小米路由应该是有更高的硬盘架了。
硬盘上到硬盘架上后就可以原路装回去了。建议先把硬盘架固定在路由器底座上再插排线和固定排线挡板,这样会固定得更牢靠,我上面这张图是当时漏了拍拿拆的时候的照片凑数的。装回上盖的时候注意,上盖是有反正的,小米LOGO的M开口要朝向指示灯一端,错了扣不进去的,不要大力出奇迹哦。
到这里硬件的部分就结束了,只要没有剩下螺丝就可以通电开机了。由于软件在闪存里完全不受影响,因此路由器不用重新设置就可以连接并正常使弯闷用。
登陆管理后台,在存储状态页面会提示检测到新硬盘,按提示来就好非常简单。
初始化就是路由器会把硬盘格式化成linux标准的EXT4文件系统,全过程很快用不了两分钟,需要提醒的是初始化过程中路由器指示灯会显示黄色,并且无线网络会断开,不用担心,R2D在默默工作呢,等完成了会自己重启、然后电脑会自动连接的。
除了进度条,硬盘图标右上角的小标志也会动,这些设计细节是小米一贯的优势。
再次进入后台就可以看到新硬盘已经可以开始使用啦。顺便体检一下来看看吧。
体检过程也很简单,路由器会读取硬盘的硬件信息,以此来判断硬盘的健康状况。体检功能不需要重启,不过暂时就无法访问硬盘了,持续时间不到一分钟。
这是配置好Time Machine后正在备份时的硬盘写入数据,波动比较大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有两台mac同时在备份。通过5G网络同步的写入速度平均在20m/s,让它慢慢忙活去吧。
在小米路由App的工具箱页面点击右上角,添加mac备份助手就可以使用Time Machine功能了,这个页面也有详细的操作说明可以参照。备份占用的空间方面,两台mac硬盘容量加起来500G,那么留1500G足够了。需要说明的是,OS X是一千进制的,因此直接输入整数就好了(比如预留1.5T就是1500G),不用像windows下面那样按照1024换算。
在准备开启Time Machine功能的mac上开启finder,稍等片刻就可以看到“共享”一栏中的MacBackup,图标是iMac,但具体图案却是Time Capsule,略不解(不过不影响使用)。双击MacBackup,继续打开同名文件,这时系统就会把这个共享盘挂载上了(右边出现弹出的图标)。我在这一步没有遇到授权询问,如果出现图中的提示,选择“客人”就可以无需密码连接。 挂载之后打开Time Machine设置页面,点击“选择备份磁盘”就可以看到MacBackup这个分区了。点击“使用磁盘”,同样选择以客人身份连接,Time Machine开关就自动打开,完成功能启用了。 第一次备份会在两分钟后开始,等不及的话可以勾选下面的“在菜单栏中显示Time Machine”,然后点击菜单栏中的图标,选择“立即备份”。
第一次备份要把全部数据写入R2D的硬盘因此会比较慢,因此建议在mac还没有什么使用痕迹的时候就开始第一次备份……第一次完成之后,后面的都是增量备份,速度会快很多。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小米的这个插件只能让mac在正常状态下访问,也就是只能用到文件追回的功能。Mac在恢复模式下看不到R2D的硬盘,因此也就无法进行系统复原,这个比较遗憾。希望工程师多多给力一些,尽快实现R2D的彻底变身。
我们希望这篇文章为您提供了有用的路由器设置和使用技巧,使您的网络连接更加快速、高效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