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链网 > 手链知识 > 正文内容

用“寻访”的新奇,诠释非遗“永不消逝的生命力”

手链之家2022年12月01日 08:33:14手链知识1752

导读:当传统文化嵌入时尚表达,非遗带给观众的不仅有许多“想不到”,还有充满震撼的“了不起”。

文|三木

“梁平戏,曲牌多,嬉笑性情;荣昌陶,千年传,釉色当先;夏布扇,工艺尖,轻柔胜丝……”

如何在不足三分钟的时间内,提炼巴渝文化精髓?《艺览吾“遗”》第三期,非遗寻访人杨迪和阿兰·达瓦卓玛创意制作小而精的非遗大秀《渝歌》,融川剧、荣昌陶器、荣昌折扇、土家摆手舞、木叶吹奏等非遗项目于一体,经由酉阳民歌的独特唱腔,让重庆非遗散发别样的文化韵味,观众看后直呼“惊艳”。

近日,CCTV-3综艺频道《艺览吾“遗”》的播出再次掀起了非遗热潮,首播当天相关话题阅读总量破2.7亿,“非遗+文艺呈现”的形式与独特的视觉角度引众多网友点赞,“原来非遗和现代潮流碰撞的时候这么酷”。人民网观点频道发文肯定节目“让古老的非遗火起来,持续点亮中华民族文化之光”。

最新一期节目里,非遗寻访人张宇、杨迪、阿兰·达瓦卓玛、刘洋洋来到重庆,继续引领观众探寻非遗,以更为艺术化的方式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而他们的寻访与收获,也在一场场别具一格的非遗创演秀中,不断为观众带来了更多的震撼与思考。

体验不是首要目的,

非遗魅力就藏在日常之间

将拉好胚的荣昌陶捧在手里,初次体验荣昌陶制作的刘洋洋感慨“真是太有成就感了”。在荣昌陶器烧制技艺传承人管永双的帮助下,四位非遗寻访人体验了碾矿、过筛、釉色准备、揉泥以及拉胚塑型等制陶步骤,而这只是72道制陶工序中的小部分。

尽管完整地打磨出一件瓷器需要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但是非遗传承人管永双依然坚持手工制作。在他看来,只有每个环节亲力亲为、倾注情感,器物才会有灵性。杨迪对此深感认同,“自己做的杯子不管做成什么形状,都觉得一定要好好珍藏起来,那种感觉是很妙的”。

从题材形式的角度来说,《艺览吾“遗”》是一场极具沉浸感的文化体验。在这场徜徉时光之河、漫步城市乡野的体验中,有跟随长白山采参人进山寻宝的喜悦、有体验手工艺制作的感动、有置身民俗风情的视觉盛宴,对于非遗寻访人而言,是与古老非遗的一次深切体验。

不止于此,节目将镜头对准非遗项目同时,也聚焦寻访人初探非遗的谨慎琢磨。当杨迪小心翼翼地将扇骨插进扇面,一旁的刘洋洋紧张到“屏住呼吸”,直至成功嵌入扇面,大家才长舒一口气,为初步制成荣昌折扇倍感欣慰……无论是非遗项目的集中呈现,还是参与感十足的动手实践,沉浸感不再单指非遗寻访人的身临其境,也经由他们寻访人的手延展至屏前,俘获观众的心。

正因为这样,非遗的魅力在寻访人的“凝神屏气”中得以实现无声而有力的彰显,而打动观众的或许只是其中的某个瞬间。有观众在看完后表示,“真是令人大开眼界”“能在电视上集中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是很值得的事情”。对于一档文化节目而言,《艺览吾“遗”》已经初步实现了其社会化功能,引导观众对非遗的关注。正如管永双所说:“我们能做的就是给一扇窗口,让他们觉得新奇,然后慢慢去了解,再去体验。”

读懂融合突破的创新,

是美学传播更是文化反哺

酉阳桃花源景区内,酉阳土家摆手舞传承人田景银和周洁向非遗寻访人讲述摆手舞的历史。作为土家族人民生活的缩影,酉阳土家摆手舞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创编出符合百姓生活的广场舞版、广播体操版等不同风格。听及此,刘洋洋灵机一动,希望将摆手舞融入自己的创演秀中,在她看来,“融合就是一种创新”。

这样的巧思,让《艺览吾“遗”》用一场场焕发时代色彩的创演秀不断打破观众的想象:《陶韵》用舞蹈的形式展现了荣昌陶器浴火而生的过程;《非“泥”不可》让泥塑技艺、绳编、杨派评书与街舞的激情碰撞;《万疆》将中国朝鲜族农乐舞、朝鲜族奚琴艺术及伽倻琴艺术囊括其中,演绎千年文明不灭的信仰;《万世一回眸》则将土家摆手舞、木叶吹奏、西兰卡普等元素交相呈现,唱尽山城的灵动辽阔……每一个创演作品都让观众直呼过瘾,并由衷感叹“节目的创造力、想象力太绝了”。

社会在发展,非遗也要融入现代生活。对于非遗项目本身而言,这契合了大众的应用需要、审美需求,也是古老非遗的现代应用和美学传播,比如,荣昌折扇用时代审美不断创新,融入二次元元素以贴近年轻人的喜好,在时代元素的融合和突破中实现了文化反哺,为传统文化增添葳蕤光泽。

关注非遗技艺及其创新与尝试,越来越多的观众感慨“央视确实是懂非遗的”。《艺览吾“遗”》不但带观众深入感受了非遗的历史变迁,更读懂融合突破的创新性发展,并让创造性转化的价值无比生动地呈现在眼前。

注视眼前旋转的陶泥,张宇思考如何将陶器制作融入接下来的创意秀之中:“如果变成有节奏性的舞蹈展示的话,可能会有一些感觉,实现刚柔之间的结合。”心手眼合一,方寸显绝技,创意秀《陶韵》将刚柔并济的太极融于荣昌陶器制作技艺之中,在黄土大地上舞出非遗的蓬勃张力。而观众在看完后的反馈除了“想不到”,更多的还有“了不起”。

扎下文化的根,

溯求“自家”到“大家”的普遍传承

纵观《艺览吾“遗”》的体验之旅,节目对非遗的挖掘更加有深度,其对非遗技艺的展现、对非遗传承人的关照早已成为节目的内在逻辑,但最终的落脚点和指向都是在于用璀璨的文明、前辈与后辈的情义和新潮的表达展现非遗“永不消逝的生命力”。

当大山深处的采参手艺从老一辈人的坚守传到一代代年轻人手里,长白山采参风俗慢慢变成了一种文化名片;当关东泥人张第三代传人张金东的外孙将泥塑捏成萌版的小动物,走进千家万户的客厅,新时代非遗也有了更广阔的传承空间。保守的家族式传承已经成为过去,非遗项目需要的是面向大众的“普遍传承”。

非遗的“普遍传承”体现在哪?《艺览吾“遗”》为我们做出了回答。无论是土家摆手舞成为学生的课间操、市民的广场舞;亦或是木叶吹奏进入小学、流行于男女老少之间;亦或是随处可见的酥食、土家油茶汤、绿豆粉、油粑粑地道小吃……节目里可以真切感受到非遗的传播普及与坚守传承,也在非遗传承人一句“春天来了”的感慨中,显得无比生动。

《艺览吾“遗”》并不只是一次非遗探访,在节目里可以充分地感受到这种“普遍传承”的可能性,更通过不断赋予非遗以时尚表达,试图向社会大众呼吁:“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非遗传承人,试一试,你就能够被打动!”

《艺览吾“遗”》平视古老非遗,让传统文化流转在日常生活里,深植文化之根,非遗寻访人也作为体验者与见证者,用“寻访”与“大秀”成功抓住观众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而他们接下来更多的非遗寻访与所见所感,将继续追问实现非遗“普遍传承”的尝试和突破,期待最后能为非遗何以历经百年、千年依旧传承不绝给出的完整答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shoulian.org/zhishi/11827/

标签: 手编绳打结
分享给朋友:

“用“寻访”的新奇,诠释非遗“永不消逝的生命力”” 的相关文章

编绳手链的绳要多粗,72玉线是什么线编手链最常用

编绳手链的绳要多粗,72玉线是什么线编手链最常用

对于喜欢编绳的爱好者来说有时候不同线材的名称和粗细经常会让人弄不懂。要如何区别粗细和型号呢,今天要和大家介绍一款经常用于编绳手链的72号玉线。一般来说有玉线和股线,玉线从小到大有A、B、71、72号线。股线从小到大有3、6、9、12、15(一般6、9、12比较常用)。一般编的红绳都是用72号玉线,直...

雪花挂件编织教程,中国结雪花挂饰图解做法

雪花挂件编织教程,中国结雪花挂饰图解做法

雪花在南方比较少见,但到北方地区却是冬天时最常见的,天气冷时,片片雪花飘落时是一种非常美的景象,在以前,雪的多少会寓示的明年的收成。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一个雪花编绳挂饰教程图片,这类小挂件除了用钩编的方法其实也可以用中国结编绳方式来做出来,下面就是一个超详细雪花的编法,采用中国结的斜卷结用A玉线或72...

五色线编手绳的两种寓意,端午节佩戴五色线有讲究

五色线编手绳的两种寓意,端午节佩戴五色线有讲究

端午节的当天,除了吃粽子划龙舟,很多地方还有给小孩子佩戴五色线的习俗。为什么带五彩绳呢,这其中有什么寓意吗,我们一起来解一下,五色线编手绳的两种寓意,看看端午节佩戴五色线有讲究。五色线代表了金、木、水、火、土五行。端午是一年之中阳气至盛之时,万物茁壮生长,生机勃勃,生命相生相克,生生不息。因此民间普...

奇妙的绳结,绳与结的艺术

奇妙的绳结,绳与结的艺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绳结艺术传承人胡林生近照 胡林生,新疆自治区级绳结艺术传承人,新疆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新疆7坊街创意产业集聚区入驻艺术家,“无可”品牌创始人,新疆石木生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独立设计师 、资深绳结达人,职业手作人培训讲师。主要作品有《莲花盛开》《石榴红了》等,公司原创设计新疆民族刺绣与...

郭喜林:在东土河管辖的门底村深山遇险记

作者:郭喜林 那个时候,我只不过是十七八岁的毛头小子,总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在初秋之际,刚下过一场雨,不能下地干活。我就一个人把斧子别在裤腰后,手里拿着镰刀,去东土河管辖的门底村割荆条去了。如果能遇到合适的铁锹把和锄地用的锄桨,那就捎带回来。 去门底村,从东土河村西头我家住的东院到北边岭上一直往...

国网吉安市吉州区供电公司:路遇受困车辆 电力车迅速解救

“太感谢你们了,车子陷入这个软泥里,没人帮忙可就麻烦了。”城管大队对国网吉安市吉州区供电公司长塘供电所工作人员一个劲地道谢。 11月27日,在石溪头村修路的道路上,城管大队的工程车陷入泥坑之内,因为道路崎岖,泥坑路面凹凸不平,司机无法凭借自身努力开出坑洞,焦急万分。长塘供电所工作人员发现困在路上的车...